【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沙漠旅游富了农牧民
- 发布日期:2023-10-21 16:57
- 浏览次数:
曾经是被称为“沙里洼”的贫困嘎查,如今开起了全国网红打卡点“沙里瓦”民宿,一字之差,却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农牧民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古“平沙万里绝人烟”的浩瀚沙海,搭上了沙漠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快车,每年接待全国140多万名游客。
“过去我们嘎查沙漠多、草场少,想挖点沙葱卖钱都没有,养牲畜还得去别的嘎查买草料,草料价格一涨,农牧民一年劳苦,还入不敷出。”嘎查牧民纷纷守着‘旧’饭碗,找不到新出路。然而现在这个情况,则发生了反转。
腾格里沙漠腹地的通湖草原拥有沙漠、草原、湖泊的多元景观,凭借与宁夏沙坡头景区一沙相连的良好区位条件,是阿拉善盟较早开发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思路一变天地宽”,为改变多年贫穷的面貌,嘎查党支部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依托通湖草原的旅游资源,2011年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党支部+旅游合作社+农牧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本着农牧民自愿的形式以户为单位入股,把过去牧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引入通湖旅游景区的“大市场”,购置车辆在景区参与沙漠冲浪项目,通过在景区经营沙漠冲浪车、骑马等旅游娱乐项目让嘎查农牧民增收致富。
“原来让人骑马子还能赚钱!”牧民们从来没有想过,寸草不生的沙漠能有什么赚钱的门路。从“谈沙色变”到“因沙致富”,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依靠沙漠吃上了“旅游饭”。
随着牧民有了搞旅游的经验,嘎查还给每户牧民承包了1000亩沙漠,改变过去单纯依附于景区的发展方式,自主经营搞牧家游、露营等,让农牧民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黄沙深处星星点点的白色帐篷、太空舱火星营地、玻璃星空房为寂寥的沙漠平添生机。仅2021年嘎查牧民就有近2亿元的收入。合作社年底分红收入从最初的60多万元到如今的300多万元。嘎查先后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下一步,将以‘大漠花海’‘天境腾格里,沙漠研学游’旅游线路为牵引,开发乡村生态游、老年康养游、休闲度假游、自驾旅居游,发展特色民宿和沙漠宿营,将‘民宿+’作为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力点’,激活了乡村旅游的一池春水。”腾格里额里斯镇文旅办主任贾玉泽说,景区景点推出系列游玩攻略,让各地游客感受浓厚的大漠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