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孪井滩动态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四季花”志愿服务模式 推动基层治理“升温着色”

近年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于志愿服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以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阵地,以志愿服务队伍为主要力量,积极打造“四季花”志愿服务模式,开展“春宣、夏助、秋收、冬暖”为主题的特色志愿活动,既满足群众普遍、共性的现实需要,又满足差异化需求,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品牌化,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的志愿力量。




文明实践“冬青花”,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结合“学雷锋纪念日”等节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通过“宣讲+文艺”“宣讲+志愿服务”等方式,用好用活双语宣讲小分队、百姓名嘴、村村响大喇叭等载体,深入基层一线、创新宣讲形式、突出分类分众,结合听、看、议等多个互动环节,开展“沉浸式”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入心见行。发挥孪井滩秦腔艺术协会、嘉镇长调民歌传承队等社会团体组织作用,举办“腾格里·大漠桃花诗会”、乡村美食节、广场舞大赛等活动500余场次,谱写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爱心陪伴“马莲花”,打造居民养老“幸福圈”。聚焦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问题,依托示范区福利院,打造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嘎查村级养老服务站2个和1家为老餐厅,实现养老资源共筹共享。探索打造嵌入式“志愿服务+居家”五心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爱心家庭探访、暖心助餐助行、悦心文体娱乐、贴心心理疏导、智心手机辅导活动400余场次,让老年人“不离家、不离亲、不离圈”。在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暖巢敲门行动”,按照“街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组织志愿者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所需、所想、所盼,最大限度给予他们精神抚慰和生活帮助,提供义剪、义诊、保洁等更多贴心的志愿服务300多次,用实际行动坚持做好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志愿服务工作。




助农解忧“扁桃花”,成立便民利民“邻里帮”。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群众秋季农忙需求,成立由致富能手、种植大户、农牧民等志愿者组成的“红马甲助农小分队”,通过“点单式”与“上门问需”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帮收、帮干、帮智“三帮”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服务群众1300余人。为解决牧民群众在“剪毛季”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组织嘎查“两委”班子、党员、青年团员等志愿者走进牧户家中,帮助剪羊毛、卸饲料等,将服务落在日常和细微之处,助力牧户增收致富。同时,将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相结合,发挥好基层“和事佬”、政策“宣讲员”、科普“传播员”等角色,在走访服务群众时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扫黄打非、诚信建设等多种宣传活动,让文明的种子遍地开花。




暖心助幼“雪绒花”,建立关心关爱“服务站”。找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切入点,坚持把“一小”事业作为一项暖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民生工程,聚焦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开展“微心愿”“一对一帮对”“送课上门”“假期爱心班”等活动150余场次,全力补齐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短板,着力守牢民生底线,托起稳稳的幸福。成立云支教志愿服务队,组织蒙新两地志愿者、中小学生共100多人,发挥“云端”优势,穿越时空跨越地理限制接地气真体验,“一起快乐阅读”“一起健康运动”“一起研学交流”,培养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厚植献身党和国家的情怀。

编辑:
信息来源:示范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