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24·筑梦2025】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文为“墨” 旅为“笔” 绘融合发展新图景
- 发布日期:2025-01-10 10:26
- 浏览次数:
努力打造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和拓展文旅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回眸2024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紧紧围绕“文化引领、项目带动、融合互通”的发展思路,聚焦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建设新高地,激活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消费市场,带动旅游消费迈上新台阶,实现游客与示范区的“双向奔赴”。
寒冬腊月,在通湖草原旅游景区七号营地,“游”“学”热度不减,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袋鼠跳、射箭中拉开序幕,孩子们用蹦跳代替奔跑的脚步,用精准度领略中华古老技艺的魅力,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研学游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在这里碰撞出灿烂的火花。
吴忠研学小朋友肖泽元:虽然我是第一次来这里参加研学活动,但是这里的沙漠跟课本里的沙漠不一样,我们在这里玩的也很尽兴。
2024年以来,通湖草原旅游景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根据自身特点,持续丰富旅游业态,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旅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形成本地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效应,成功举办风筝文化节、星空大会等文旅活动,创新推出《马到成功》大型篝火演艺,截至目前,共演出281场,累计接待游客近17万人。如今的通湖草原旅游景区不仅是五湖四海宾朋心之所向的旅游目的地,更是示范区积极打造特色文旅融合品牌的生动实践。
通湖草原旅游景区七号星空帐篷酒店总经理助理冯春:我们景区不仅可以体验马头琴手工制作、树叶雕刻、陨石讲座、蒙式暖锅等室内活动,还可以在室外感受骑马、骑骆驼、沙漠研学、观星讲座等项目,让游客们体验不一样的冬季旅游,从单纯观光变成沉浸式体验。
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文化活动也日益丰富。在人口文化公园,来自常青树老年艺术团的队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排练着,激情的音乐、优美的身姿、整齐划一的动作,在反复练习中精准拿捏舞蹈的韵律与情感,让表演日臻成熟。
常青树老年艺术团成员唐丽华:我平时特别喜欢跳广场舞,经常参加镇上举办的各项文艺演出活动,参加活动不仅愉悦了心情,也丰富了文化生活,希望我们能为父老乡亲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农牧民丰收节、农牧民手工艺品大赛、腾格里大漠桃花诗会、花馍大赛、农牧民广场舞大赛……一项项文化活动不断在示范区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2024年以来,示范区以月份为活动时段,在不同时间节点、各个传统节日设置具有特色亮点的活动主题,利用基层宣传文化阵地,挖掘本土文艺人才,凝聚各方力量,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81场次,篝火晚会、沙漠音乐节、烟花表演等活动5100余场,切实让群众动起来、文化资源活起来、乡风民风美起来,群众幸福指数升起来,“乐”出乡村振兴新面貌。
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甘为超:我们持续落实文化惠民工程,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把“精神食粮”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和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是“诗与远方”的牵手相伴。近年来,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兴业”,着力“绘好大蓝图、建设大景区、推进大项目、完善大平台、优化大服务、开展大营销”,累计投资0.9亿元全力推动沙海驼铃沙漠酒店、漠西戈沙漠营地、东湖景区等18个项目升级改造,着力构建“一环四区”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使各景区呈现多维度开发、多业态发展态势,不断擦亮示范区“腾格里沙漠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以更为亲近、友善、接地气的姿态回应大众的热情,绘就了 “诗”和“远方”的新画卷。2024年,示范区共接待游客105万人次,同比增长50%,旅游综合收入达4.45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副局长甘为超:我们将紧跟文旅消费趋势,着力打造以通湖草原为核心的自然风貌旅游区、以腾格里沙漠宿营地为特色的文旅融合生态旅游带,开发更多研学游、徒步游、康养游等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文化演艺和夜间经济,全面优化“衣食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推动形成“中国最具吸引力、最易到达的沙漠宿营基地”,塑造属于示范区的“旅游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