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首页滚动小专题 > 诚信建设 > 政务诚信

【诚信孪井滩】打造“诚信+”工作模式推动诚信建设工程有声有形有效开展

2024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以推动“诚信工程”落地见效为工作主线,探索“诚信+”基层诚信建设工作方法,以诚信建设“一根针”,织好基层治理“一张网”,着力推动示范区诚信建设工程建设有声有形有效开展。

诚信+政治引领,使诚信建设“有方向”。将诚信建设列入2024年度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组织召开诚信建设工作推进会6次,制定印发《示范区推进诚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细化4项27个方面工作任务,开展督导检查4次,检查问题18个,现已全部整改。推荐选树示范诚信个人8人、诚信集体5家,以示范引领推进诚信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诚信+政务服务,使诚信建设“看得见”。制定印发《示范区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工方案》,在门户网站公示权责清单1423项,编制发布46项告知承诺制事项。发布政府公开信息1645条。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形成14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办理业务7980件。依托阿拉善盟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认领发布政务数据资源目录204项,努力推动各类平台信息交流共享。

诚信+营商环境,使诚信建设“信得过”。辖区内32家经营主体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并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建立行政管理领域信用承诺制度,与5家外贸企业签订外贸企业诚信书,与51家污染源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环境信用承诺书。充分利用“12345”举报投诉服务平台,受理消费类投诉咨询达1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0.5万元。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工作,信用修复个体工商户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户、企业1户,实现修复信息结果互认共享。扎实做好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完成481户纳税人等级评定。

诚信+社会宣传,使诚信建设“传得远”。积极选树诚信经营、诚信计量单位5家,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商圈”1家。围绕重点行业加快建立完善信用评价制度,评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A级企业21家。组建“理论学习轻骑兵”“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等4支宣讲队伍,开展理论宣讲活动3场,受众500余人。打造“向善而行、诚信有礼”宣传阵地,向各部门约稿21篇,开展诚信宣传活动8场,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300份,发布诚信建设政策解读61篇,刊播稿件31条,多篇稿件被新华信用、学习强国等中央和自治区媒体转载。

诚信+公正司法,使诚信建设“立得住”。通过协同监管平台(内蒙古)公示涉企行政处罚案件1起、行政处罚案件3起。依托“24小时警局”、执法监督管理平台等渠道,“点对点”公开各类案件32起,审批行政处罚决定书22份。围绕春耕备耕工作,对辖区4家农资经营点的进货渠道、农资质量进行药品安全检查17次。开展知识产权检查8次,对景区、牧家游及沙漠营地等文化旅游经营场所进行“体检式”暗访50余次,进一步净化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编辑:
信息来源:示范区党政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