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里大沙漠的这些故事 你听过吗?
- 发布日期:2016-12-15 16:20
- 浏览次数:
阿拉善境内分布着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沙漠三大沙漠,还有亚玛雷克、本巴台沙漠,沙漠总面积达78500平方公里,居国内第二位、世界第四位。人迹罕见的大漠和这里游牧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阿拉善的神秘色彩。
腾格里沙漠
传说,过去巴丹吉林是个水草茂盛的好地方,这里有个小王国。有一天国王将王位继承予其王子,自己出远门学经书、学佛法。多年后老国王学成归来时有两个奸臣撺掇新国王:你父亲回来了要夺你的权,你必须要半路上截杀你父亲才能保住自己的王位。新国王听信两个奸臣的话,派兵在半路上截杀了自己的父亲,割下了他的首级。老国王的首级被割下时没有流出鲜血,而流出洁白的乳汁,而且当晚从天上落下了无数个金银珠宝,看到此景象新国王特别欢喜,大摆宴席进行庆贺。
巴丹吉林沙漠
第二日早晨醒来,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刮起昏天暗地的沙尘暴,草原被沙漠掩埋,这是上天给予王子不孝行为的惩罚。见此情况,那两位奸臣为了躲避上帝的惩罚落荒而逃,而他们逃到哪里沙漠就压到那里,最后两位奸臣逃到黄河边,没能渡河就被身后沸腾而来的流沙掩埋(指现在的中卫市沙坡头)。后来这里流出两眼清泉,是两位奸臣悔恨的眼泪形成的。传说中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由此而生(根据腾格里退休老干部——其木德道日根的口述整理)。
腾格里沙漠的沙尘天气
腾格里沙漠南越长城,东抵贺兰山,西至雅布赖山。南北长240公里,东西宽160公里,总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第四大沙漠之一。腾格里沙漠大部分行政区划属阿拉善左旗和腾格里开发区,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腾格里沙漠名称来源于现腾格里额里斯镇周边沙漠。
腾格里是蒙古语,语义为“天”,腾格里沙漠的意思是天一样大的沙漠。过去,巴彦淖尔、鄂尔多斯等地的黄教信徒们经常用骆驼驮着生活必用品,历经数月时间长途跋到青海塔尔寺拜佛烧香。而当时通湖巴格(现腾格里额里斯镇)境内的沙漠是他们路途中的必经之地。由于这些人们平时生活在地势平坦的草原上,没有用绳子绑固骆驼驮包的习惯,路径腾格里沙漠,翻越大沙丘的时候驮包总是要掉下来,给他们的行程造成了很多的困难。回去后,他们对身边人讲述自己行程中的故事时这样描述这片沙漠:沙漠像天一样的广阔,沙峰高的能通到天,越过天一样大的沙漠不容易啊。由此这里的沙漠得名为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蒸发大,但地下水却十分较丰富,挖1-2米即可见水,有些地方地甚至挖几十厘米就能找出水。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让腾格里沙漠拥有400多个大小湖盆地,造就了孕育生命的沙漠绿洲,成为牧民世代居住生息之地。腾格里沙漠有很多自天然形成的明水湖,远离人群聚集的繁华城市,未曾被发现和开发,保持了它们千百年来的原始风貌。腾格里沙漠中的众多明水湖的地下水脉相互连通,相传着很多有趣故事。
腾格里沙漠湖盆地
据说过去有两只绳子连着的牛犊(为了便于抓捕牧,民习惯将两只牛犊用绳连在一起)掉进通格图湖中(在阿拉善左旗哈什哈苏木格丁嘎查境内),后来在20公里外的那仁淖尔湖的水边被发现(腾格里开发区查拉格尔嘎查境内);有喇嘛在那仁淖尔在湖中打水时不小心将水壶掉进湖中,后来在60公里外的乌苏额肯(现腾格里开发区特莫乌拉嘎查附近)的泉眼中浮出;还有牧民带三头扳(为了限制坐骑走远,用皮绳将坐骑的两前蹄和一个后蹄连起来的用具)的马喝水时陷进乌苏额肯泉水中,后来从30公里外的马场湖(中卫市境内)的水中浮出。
那仁淖尔
腾格里沙漠中的湖水大部分都有一处或多处深水区,深水区的水到底有多深无人能知。曾有人将三条大绳(一条绳9米左右)连接后放入水中测试水深未探到底。清晨或傍晚,有深水区的湖边经常能听到响亮的嗡嗡神秘响声,声音发自何物无人知晓。由于响声与牛叫声有点相似,牧民相传水中有水牛神。也有人猜测这神秘的声音可能与地下水脉有关,猜测底下暗流在遇到阻力或其它某种情况下产生的声音。腾格里开发区那仁淖尔、北哈日乌苏两处有深水的明水湖经常发出这样神秘的声音。
腾格里沙漠头井湖
腾格里开发区境内分布有着大小10处沙漠明水湖,其中6处湖泊分布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嘎查查拉格尔境内。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除了当地牧民外很少有外界人知道这些美丽神奇的沙漠湖泊,未曾受到人为开发和破坏,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原始自然风貌。
查拉格尔嘎查湖盆地
查拉格尔嘎查地处腾格里开发区西北端,嘎查队部离开发区管委会所在地孪井滩100公里,距腾格里额里斯镇70公里,距中卫市90公里,是一个纯牧业嘎查。这里是阿拉善南部地区蒙古族最聚集牧业嘎查之一,全嘎查蒙古族牧民占80%。当地汉族牧民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生活习俗也逐随蒙古族,处处显现阿拉善蒙古族的游牧文化。
查拉格尔嘎查湖盆地
解放后这里曾经叫永红大队,60年代成为阿拉善盟农业学大寨的标兵示范点,阿拉善下乡知识青年们纷纷到这里,在党支部书记李树贵的带领下掀起了打井开垦种粮食的热潮,一句“大寨有个陈永贵,永红有个李树贵”的顺口溜传遍了阿拉善大地。
60年代查拉格尔嘎查党支部书记李树贵(中)
计划经济时代,查拉格尔嘎查是沙漠腹地牧民的粮食驿站。由于国家供应的粮食无法用汽车拉运到沙漠腹地,就在查拉格尔嘎查建了一处粮食供应站。牧民们凭粮票,从这里将分到的粮食用骆驼驮运至自己家中。这里曾经还有一座五神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只留下残墙遗址。后来当地牧民利用附近废弃的粮站建筑,恢复了寺庙还修复兴建了两座敖包。
五神庙遗址残墙
查拉格尔嘎查境内的腾格里沙漠中屹立着两座小山,称之为“双黑山”,传说过去这里是水草丰茂的大草原,后来这里来了一对恶魔,吃掉所到之处的所有人畜,用沙漠沙覆盖自己足迹,隐藏自己的行踪,让草原变成了荒漠。万物生灵涂炭的危机时刻,一天飞来了一只金凤凰,抓两块大石头压住了两个恶魔,从此两块石头变成了两座山,将恶魔永世封在了大山之下。
双黑山
查拉格尔嘎查 五神敖包
湿地草原上的马群
湿地草原
沙漠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