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孪井滩动态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秸秆回收利用 让“草垛垛” 变身 “香饽饽”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在保障粮食颗粒归仓的同时,全面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秸秆回收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生态环保、农业增效相结合,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多方共赢。

在呼布其嘎查农民张杰文的农田里,农机手正驾驶着秸秆打捆机在农田来回穿梭,一簇簇平躺着的秸秆瞬间被吸走,旋转、除尘、压实、打捆,不一会儿,一大片的玉米秸秆就被收拾殆尽,变成一捆捆的“方块儿”,整齐摆放在田地里。机械捡拾打捆回收再利用秸秆在示范区已成为普遍现象,既降低了秋收成本,又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运输、储草和归田的难题,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节能环保和农民增收双赢。

呼布其嘎查农民张杰文:以前玉米秸秆不好处理,烧也不让烧,粉碎后放田里病虫害也大的很,现在都是打成草墩子卖给牧民,还能有点收入,我种了四百多亩田,光草上也能卖六七万块钱。



据了解,玉米收割之后,通过机械捡拾打捆技术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能解决因秸秆粉碎、地墒升高、害虫孳生等引起的土地问题,而且有利于来年作物的播种。尤其对于养殖业发达的示范区,秸秆的回收利用有利于发展饲草产业,进一步推进示范区形成“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融合发展”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真正将农业与养殖业有效衔接。

呼布其嘎查农民刘尚鹄:我今年打了四十多亩地的秸秆,一部分我留下来喂养牲口了,另一部分我就卖给其他养殖大户了。




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作为推动草畜产业提质、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围绕秸秆综合处理想办法、找出路,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合作社配合、农民参与”的秸秆回收工作机制,以“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重点主攻方向,积极采取粉碎还田、收储离田、饲料储存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让秸秆问题从“老大难”问题变成了能够助农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农牧办副主任王海燕:示范区将继续聚焦农作物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精准发力,持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做到收割一亩,清运一亩,从源头上排除秸秆焚烧隐患,并进一步激发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等环节市场主体活力,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实现多方共赢。

编辑: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