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
- 发布日期:2024-01-26 09:24
- 浏览次数:
2023年,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充分发挥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惠民作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内生动力和发展势头持续增强。
新年伊始,在乌兰哈达嘎查队部,一场热闹喜庆的合作社分红大会正在进行,牧民们喜笑颜开,共享丰收时刻。合作社成员在分红发放清单上签字、领取分红现金,看着手里的“真金白银”,笑得合不拢嘴,拍手称赞合作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乌兰哈达嘎查牧民王海龙:我们又分红了,而且今年的收入要比去年多了很多,这对于我们以后做旅游的势头越来越有信心了,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大家对旅游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了。
近年来,乌兰哈达嘎查在依托通湖草原旅游景区经营沙漠冲浪车、骑马等旅游娱乐项目的基础上,鼓励牧民承包沙漠,自主经营搞牧家游、宿营地等,让农牧民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产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黄沙深处星星点点的白色帐篷、太空舱火星营地、玻璃星空房不仅为寂寥的沙漠平添生机,合作社年底分红收入也从最初的60多万元到如今的200多万元。
乌兰哈达嘎查旅游的迭代升级正是示范区乡村文化、游牧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缩影。示范区立足通湖草原和额里森达来两大旅游景区的资源禀赋和自然风光,将生态优势、文化特色、美丽乡村与景区景点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推进精品沙漠旅游景区、沙漠露营基地提质增效。2023年,示范区打造的45处沙漠营地成为示范区旅游产品的一大“卖点”,各个沙漠营地推出的沙漠越野、自驾露营、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成为游客“打卡”首选。乡村旅游发展初见成效,让过去靠天吃饭的牧民更加坚定了依靠沙漠端牢“旅游饭”的信心。
乌兰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雄鹰:2024年,我们嘎查将通过两个方面发展壮大旅游,一方面改造升级牧家游,提高服务质量,形成我们独居特色的沙漠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延伸发展旅游产品,让嘎查牧民收入更稳定,一年四季都有钱赚。
重点文旅项目的稳步推进也助推示范区文旅产业蓄势腾飞。2023年,示范区积极推进腾格里沙漠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通湖草原旅游区提档升级、入口村落改造项目建设,以“推进全域全季、差异化高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为指导,持续推进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旅游业由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型,打造“中国最具吸引力、最易到达的沙漠宿营基地”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
示范区文旅办主任贾玉泽:旅游项目的推进和建设进一步突出了我们本地特色,完善了服务功能,为示范区带来了可观的效益。2023年,示范区共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传统节日文化展演、“丰收节·迎国庆”丰收节主题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群众文化活动、花馍馍大赛、农牧民运动会.....2023年,示范区以不同时间节点、传统节日设置具有特色亮点的活动主题,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浓厚文化活动氛围,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发挥各嘎查(社区)文化活动室、文体馆、消夏广场等公共文化场馆作用,培育孪井滩秦腔协会、乌兰呼都格嘎查和硕特民歌艺术协会等文艺社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公共文化事业提标升级 。不断加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荐报送《神游通湖》大型篝火演艺晚会项目,现已入选自治区十佳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项目,成为示范区文旅产品一大吸引点的同时,文化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塔日阿图嘎查农民冯朝珍:我们示范区现在的文体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文化氛围很浓厚,大家都特别乐意参加,我们还自发组织了民间艺术团,大家一起弹弹琴、唱唱歌,特别快乐。
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产业聚气,产业为乡镇立基。如今的示范区乘着融合发展的东风,让“诗与远方”从美好的憧憬变成可以惬意享受的体验,不仅拉动了旅游消费、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是激发出文旅融合后的全新活力,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示范区文旅办主任贾玉泽: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加大旅游产业要素整合力度,依托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布局,切实做好产村景融合、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文章,丰富旅游新兴业态,优化特色旅游线路,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规范市场秩序,不断丰富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