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首页滚动小专题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移民搬迁三十载,新居盛景话变迁】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从“乐业”到“共富”

回首孪井滩移民搬迁这三十年,搬迁是起点,乐业为基石,共富成目标。当初,搬迁群众怀揣着质朴的愿望而来,一砖一瓦搭建家园,一步一个脚印谋求生计,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如今村美人和产业兴,实现共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深冬季节,农民们迎来了闲暇时光,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剑英也终于有时间与大伙儿“串门子”“拉家常”。“时间过得真快呀,咱们都搬迁到孪井滩30年了,变化是真的大呀......”。



李剑英原本家住阿左旗豪斯布尔都苏木布来厢嘎查,1994年,他与77户牧民毅然告别家乡踏上了搬迁之路。一到“新地”他就被大伙推选为塔日阿图嘎查的斗渠长,开启了带领大家走向富裕的新生活。头一年,他引导大家从牧羊转为农耕,可是辛苦一年收成不佳,仅够维持生计。但李剑英不畏困难,四处奔走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寻求办法、制定措施,带头试种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方法。第二年终于初尝丰收喜悦,人均收入增至1500元,是搬迁前的5倍。

塔日阿图嘎查农民张斌:头一年我们都想回去了,感觉这个地方和原本生活的地方没什么区别,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好在李书记带我们先发展农业稳定了生活,后来又搞舍饲养殖、带队外出打工,增收的方式越来越多,我们在孪井滩生活的信心越来越足。




这些年,为了实现搬迁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李剑英带领嘎查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设施农业、标准化舍饲养殖业等,并采用党支部试验田模式,推广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方式,为农民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提供保障。就这样一步步摸索,庄稼亩产一年年增加,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这个白手起家的移民搬迁嘎查逐渐发展成了人均收入2.86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近1500万元的文明富裕新嘎查。

塔日阿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剑英:我们嘎查从最初的“乐业”,到现在的“共富”,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展望未来,要继续深化农牧产业化现代转型,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知名品牌,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让嘎查产业发展行稳致远,共富之路越拓越宽。




近年来,示范区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的工作途径,高效开展农牧区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汇聚多元合力培育出像李剑英一样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80余名,带动3000余名农牧民致富,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农牧办副主任王海燕:致富带头人思路清、见识广、方法活,在推动示范区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拓展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致富不忘桑梓,倾力回报家乡,推动乡村振兴步入发展“快车道”,跑出增收致富“加速度”。



要想蹚出共富新路子,不仅需要致富带头人“领跑”,还要帮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阿敦高勒嘎查始建于1998年,由阿右旗8个苏木镇15个嘎查的移民搬迁群众组成,常年来,因贫困户占比大,致使嘎查发展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为了让嘎查农民摘穷帽奔小康,嘎查“两委”结合实际,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引导建档立卡户加快推进种养殖结构调整,帮助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特色经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节水灌溉设备升级改造,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嘎查59户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阿敦高勒嘎查农民汤明武:我原本是嘎查的贫困户,一年收入不足一万元,生活贫困,后来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和嘎查的帮助下,我发展了家庭农场,不仅自己脱贫了,还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其他农民开拓思想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示范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全面统筹和调度人力、物力、财力,着力抓好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和社会兜底保障工作,打出系列组合拳,以奋力一跃,实现突破。2020年年底,示范区建档立卡户490户1171人全部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0062元增至2020年的24368元。

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副局长王学飞: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示范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做到工作不断、力度不减、责任不松,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走进嘉尔嘎勒赛汉镇科森嘎查集体经济合作社风干牛羊肉加工厂,负责人正在将刚从嘎查农民手中购买的羊肉进行分割、晾晒。科森嘎查的风干牛羊肉加工厂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是嘎查集体经济项目,主要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牧户”的运行方式,即党支部以保本分红形式将风干牛羊肉加工厂承包给合作社运行,合作社主要以本嘎查农牧民喂养的牛羊为原料制作风干肉进行销售,以此达到农牧民、合作社、党支部“三方共赢”的效果。

科森嘎查村委会副主任张青德:自2022年我们的风干牛羊肉加工厂投入使用以来,已积累近10万元集体资金,一方面我们用这些资金为嘎查全体老百姓购买乡村振兴保险和防返贫保险,另一方面我们优先购买本嘎查自己的牛羊肉实现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示范区立足资源禀赋,聚焦强村富民,积极盘活各类资源,多元化、特色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破题增效”,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富路径”,重点扶持渔耕田、烘干塔、晾晒场、温棚改造、黑驴养殖、旅游业发展、颗粒饲料加工等10余个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力争实现“壮大、培优、育强”阶梯式发展,让党建引领更有劲头,产业发展更有势头,群众致富更有盼头。近10年来,示范区17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600余万元、经营性收入达3800余万元。




科森嘎查村委会副主任张青德:我们计划明年扩大加工厂面积,从项目带动、村企共建、村村抱团、资源联动等方面发力,为嘎查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多元动能”,让咱们的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站在30年的辉煌节点回首,孪井滩的移民搬迁之路,是一部写满奋斗与成就的华章,这片热土上的移民群众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在陌生的环境中开疆拓土,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正在逐步实现从漂泊到安居、从谋生到乐业、从个体富足到共同富裕的伟大跨越。展望未来,将继续执创新之笔,饱蘸开拓奋进之墨,深化产业多元化布局,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持续升级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品质,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在发展的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

编辑:
信息来源:示范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