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152921683423079M/2024-01023 | 发布机构: |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大事记 |
发文字号: | 成文时间: | 2024-07-15 | |
公文时效: |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3年年鉴
- 发布日期:2024-07-15 11:36
- 浏览次数: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领导名录】
(一)中共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工作委员会
书 记 张修瑜(汉族,2023.07任职~)
田学文(回族,2021.06任职~2023.07离任)
委 员 袁德才(汉族,2021.06任职~)
魏银光(汉族,2019.02 任职~)
额尔登(蒙古族,2019.02 任职~2023.07离任)
郝有海(汉族,2019.02 任职~)
刘战利(汉族,2019.08 任职~)
姜雪峰(汉族,2019.11 任职~)
周雷文(汉族,2019.12 任职~)
唐培新(汉族,2021.01任职~)
王维乐(汉族,2021.06任职~2023.07离任)
石 磊(汉族,2023.08任职~)
(二)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主 任 张修瑜(汉族,2023.07任职~)
田学文(回族,2021.07任职~2023.07离任)
副主任 额尔登(蒙古族,2019.02 任职~2023.07离任)
郝有海(汉族,2019.02 任职~)
刘战利(汉族,2023.09 任职~)
王维乐(汉族,2021.07任职~2023.08离任)
石 磊(汉族,2023.08任职~)
(三)中共阿拉善盟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纪检监察工作委员会
书 记 魏银光(2019.02 任职~)
【概 况】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位于内蒙古阿拉善东南部,东邻宁夏青铜峡市、南邻宁夏中卫市,东为贺兰山南麓余脉山区,西靠腾格里大沙漠、北接阿拉善大草原。
是阿拉善盟上世纪90年代实施“转移发展战略”搬迁安置农牧民的重要基地,总面积5604平方公里,辖17个嘎查和1个社区,民族主要由蒙、汉、回族组成,人口普查初步登记16974人,其中户籍人口9415人。耕地面积10万亩,实际种植面积8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3628平方公里,乔木林地面积1.3万亩。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葵花籽、黄芪、洋葱、黄花菜等。土特产主要有发菜、枸杞、锁阳、苁蓉等,野生动物种类多样。示范区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均气温7.8℃,绝对最高气温39℃,绝对最低气温-29.6℃,无霜期168天。
示范区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6种,其中石灰岩、芒硝、盐、铁、煤、石膏、陶土、石墨等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光热风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3096小时、年太阳能辐射总量150至160大卡/平方厘米,规划开发风能资源面积300平方公里,年平均风速5.8米/秒,年有效风速时数为3000小时,适宜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是风光资源丰富区之一。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境内的通湖旅游景区是集湿地、草原、沙漠为一体的4A级综合旅游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距宁夏中卫市迎水桥铁路编组站14公里、中卫火车站10公里、高铁站14公里、沙坡头机场(原中卫香山机场)8公里,距银川火车站120公里、银川河东机场127公里,建成通车的长中线一级公路和规划建设的乌力吉至巴彦浩特至中卫铁路、甘武线温都尔勒图乌兰敖包站至青铜峡大坝站铁路,将使示范区成为我盟东进西出、南连北开的重要交通枢纽。
2022年4月,根据有关文件要求,“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表述统一更正为“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以煤及煤化工、盐、硝为主的精细化工,以陶瓷产业、镁合金和己内酰胺为主的新材料,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主导产业,现有重点监控的工业企业8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正常运行39家。经济已初步形成以煤及煤化工、盐、硝为主的精细化工,以陶瓷产业、镁合金和己内酰胺为主的新材料,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主导产业,农牧业为基础、旅游业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经 济】 2023年,示范区稳步提升经济质量,坚持稳中求进、保促结合。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1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亿元,同比增长0.9%;财政总收入完成3.8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亿元。
【农牧业】 农牧业发展硕果累累,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特色精品农业,成功试种550 亩设施麒麟瓜,“孪井滩沙漠麒麟瓜”品牌效应日渐凸显。积极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严控用水总量,加强定额管理,全年农业供水3802万方,农田节水25%以上,获得国家级节水型灌区荣誉,水资源节约集约受到全盟认可。进行短期交易尝试,解决企业用水指标不足问题实现突破性进展。协助承办了全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场观摩会。鼓励扶持富润源、众鑫养殖做大做强,着力培育特色乳畜品牌,种养结合,建设水培青饲料种植点,推动现代节水农牧业发展。
【工 业】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锚定年初既定目标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冠仕达等20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提质提效,预计工业总产值完成96.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聚焦育企延链、以商引资,年内签约闰土控股集团、浙能哈热、利沙科技等11个招商引资项目,协议引资104.25亿元,其中7 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培育新增规上企业3家,2家企业荣获第五届“盟长质量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五大任务落实,坚持站位全局、强化措施。坚持生态优先,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完成草原保护和建设70万亩、公益林管护127.3 万亩、退化林修复0.2万亩以及4万亩森林草原病虫害防治。实施污染治理项目8个,提前完成16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7.4万吨。坚持生态和控能兼顾,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工作清单式管理、常态化监控,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共2个,预计实现节能量达6.6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实施完成节水项目4个,实现节水量98.7万吨,圆满完成年度降耗任务,实现单个项目工业增加值每万元能耗在两吨标准煤以下。
【旅游和服务业】 文旅融合活力迸发。实施腾格里沙漠旅游休闲度假区、旅游集散中心、通湖草原旅游区提档升级等项目,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神游通湖》大型篝火演艺晚会项目入选自治区十佳重点培育旅游演艺精品项目、乌兰哈达嘎查荣获自治区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腾格里研学大本营获得3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旅游产业档次进一步升级。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运输行业协同发展,2023年本土客运企业客运量约54万人次,实现收益800万元,货运吞吐量940万吨。
【社会民生】 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坚持以人为本、综合施策。坚持把民之所望作为政之所向,聚焦群众“要紧事、烦心事、关键事”,投资8800余万元,实施公共区域充电桩、农牧民冬季取暖2吨煤等9项民生工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400人。发放各类补助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878万元惠及85家8282人次。强化跨区域交流合作,建立“请进来,送出去”教育帮扶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筹措社会各类教育资金20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促融入,以创新助发展,畅通痛点堵点,不断提升发展质效。印发实施优化营商环境3.0 版,分解落实172项工作任务,进一步迸发市场活力。不断创新数字赋能政务服务,首创研发“小驼帮办”小程序,着力构建“一网申请、全域联动”的帮办代办新模式,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深化“一窗式”改革,实现18个部门1352项行政审批事项“进一门、到一窗、办成一揽子事”的转变。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年内拨付专项资金819万元,支持企业攀高逐新。
【综合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高位推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中隐患问题涉及违法违规的12家企业及17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行政处罚。今年以来,累计行政处罚129.88万元,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企业7家,并对4家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全面整改落实上级反馈问题1433 条。持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62人,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党的建设】 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召开党工委会议研究部署,推动总书记的重要要求在示范区落地显效。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紧扣主题主线强化理论武装,坚持问题导向抓好调查研究,动真碰硬推进检视整改,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和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并且在全盟介绍了主题教育经验做法。严格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要求部署,从政治引领、文化认同、融合发展三个方面,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更鲜明,民族团结进步果实更丰硕。“学习强国”平台运用良好,承办了全盟现场观摩会,嘎查村书记擂台比武得到了自治区各盟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加大外宣力度,200余篇信息被多家主流媒体采用,其中《沙漠旅游增收致富》被人民日报刊发,《党建引领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被光明日报刊发,《三力驱动打好乡村振兴新考卷》等3篇信息入选自治区《乡村振兴“比武争星”工作锦集》和《嘎查村乡村振兴案例选编》,组织、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可圈可点。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组织2批120余人次赴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开展专题培训,拓宽干部视野、提升干部素质。树立讲担当、重实干的鲜明导向,选拔任用优秀干部27名,推选“担当作为好干部”6名。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全年处置问题线索25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人,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5人。深入推进政治生态反馈问题和纪检监察建议整改落实,示范区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风政风向善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