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孪井滩动态

“中秋狂欢,牧场童趣大放送!”|搓毛绳、骑马射箭、搏克等非遗体验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石榴籽”活动嗨翻家庭牧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民族团结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进文化建设,助推非遗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值此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妇女工作委员会联合孪井滩学校妇联在嘉尔嘎勒赛汉镇乌兰呼都格嘎查牧民夏其格尔家庭牧场举办“富饶的阿拉善-2024”第二届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与非遗保护群众文化活动,学生、家长、家庭教育工作者等100余人参与活动。




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决条件,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本次活动以优秀传统家庭教育为基础,体验更纯粹的蒙古族民俗文化为契机,让孩子们真正走进牧场生活,进行劳动技能竞赛。与羊为伴,孩子们亲手体验了一回挤羊奶的奇妙手工作业。“现在,请各位拿起手中的剪刀一起给羊群凹个造型吧!”孩子们热情高涨,拿着羊毛剪在羊羔身上“咔嚓咔嚓”。牧民还为孩子们带去了“非遗”搓毛绳的互动体验,在牧民的指导下,大家迅速而均匀地搓出一根根细长的毛绳,现场热闹非凡。通过与羊近距离接触,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耐心,更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了非遗,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唤醒了孩子们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蒙古传统文化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蒙古族搏克运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力量与智慧的极致较量。为了感受草原儿女独有的骁勇与赤诚,活动精心设计了摔跤(搏克)、爬沙(徒步)等趣味项目。小搏克手们气场十足,挥舞着双臂,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扑、拉、甩、绊、争斗相扑、盘旋相持,孩子们一同收获了体育竞技的快乐,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瞬间和美好回忆。爬沙是体力与耐力的双重考验,小勇士们奋力奔跑,在一次次跌倒中爬起继续向前。秋高气爽日,家长们也纷纷参加快马比赛,骑马射箭论英雄!比赛现场气氛热烈,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比赛,更是对北疆丰富文化遗产的生动展示和传承,展现了游牧民族的豪情与风采。孩子们在体验非遗项目的同时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运动能力,更展示了家庭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非遗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延续着民族的生命记忆、蕴藏着民族文化根源,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和硕特民歌艺术协会演奏了陶布秀尔、马头琴,共同演唱蒙古长调、好来宝,用旋律和唱词,让人们在蒙语中感受质朴无华却又深刻隽永的特色文化传承的同时,增进儿童对于非遗的认同和理解,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嘉尔嘎勒赛汉镇副镇长朱英在颁奖仪式上致辞,重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送上中秋节诚挚的祝福。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着力推动家庭文明新风尚充盈千家万户。 示范区妇工委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为契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润泽北疆千万家”普法大宣讲。巾帼宣讲员和牧民群众共同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部分章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家长更好地理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心理学知识,重视家庭氛围教育,以身作则,用积极的态度去教导孩子。牧民群众纷纷表示赞同:“今天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要争做幸福家庭,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此次活动让群众增强了法律意识,进一步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场发放普法宣传册30余份。

下一步,示范区妇工委将继续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把北疆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在妇联工作的各个环节,将非遗融入群众生活,用非遗传承助力示范区乡村振兴,更好促进示范区各族群众人心凝聚、精神相依,在各族群众内心深处不断育繁“团结花”、植厚“中华魂”。

编辑:
信息来源:示范区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