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索引号: 11152921683423079M/2025-00548 发布机构: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发文字号: 阿孪管发〔2025〕14号 成文时间: 2025-09-15
公文时效:

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5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嘉镇、腾镇人民政府,示范区各办、部、局:

经示范区2025年第10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现将《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5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2025年9月15日        


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5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及盟行署关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办好“两件大事”,深化推进“157”思路,通过政策落地、产业带动、就业提升、机制完善等多维度举措,强化民生福祉保障,持续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结合示范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聚焦工资性收入,以项目带动就业增收

(一)在以工代赈方面

依据国家及地方以工代赈管理办法,在各级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强化以工代赈机制的应用,优先吸纳本地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从而促进其就近就地就业并增加收入,持续扩大农村牧区的就业容量。

1.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

实施主体:示范区农牧林水局(嘉尔嘎勒赛汉镇人民政府负责以工代赈方面工作)

资金来源:12677万元(其中,中央10852万元、自治区1825万元)

具体措施:计划投入1200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10%)作为以工代赈资金,预计受益人口1969户4587人(其中监测户2户6人、脱贫户336户763人)。一是工资性增收方面,吸纳8个农业嘎查具备基础工程作业资质和实施水平的人员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增加工资性收入。由各嘎查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具体实施本嘎查范围内的轻工项目,统计愿意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人员,以及能够胜任项目施工和适用项目施工的机械,嘎查“两委”及农民用水者协会成员将全程监督指导以工代赈工作的具体施工,充分发挥嘎查在以工代赈中的承接主体作用。嘉尔嘎勒赛汉镇人民政府建立以工代赈人员动态管理台账,根据农牧民技能水平、身体状况等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管沟开挖、土地平整、渠道砌筑等不同工种岗位。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现场指导组,为参与以工代赈的农牧民开展实操培训,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项目完工后,按照“一岗一酬”原则,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并建立报酬发放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资产性增收方面,鼓励8个农业嘎查盘点各自集体资产,将空闲厂房、农户闲置住宅等资产,通过资产租赁、工程合作等方式,让更多农牧民从项目中受益,实现资产性增收与工资性增收双提升。

实施期限:2025年9月—2026年4月

2.阿拉善孪井滩麒麟瓜种植试验基地项目

实施主体:示范区农牧林水局

资金来源:2600万元(企业自筹)

具体措施:计划投入792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30%)作为以工代赈资金,总种植面积2000亩,搭建塑料钢架大棚4400座。项目将优先雇佣本地有劳动能力的农牧民参与大棚搭建、瓜苗种植、田间管理及采摘等环节工作,确保每位务工人员每日收入不低于当地同类工种市场水平。同时,由示范区农牧林水局联合人力资源和医疗保障局、用工企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重点教授麒麟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大棚管理知识,提升农牧民就业能力。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企业+合作社+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牧民以土地流转等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并按月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

实施期限:2025年4月—2025年10月

3.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防沙治沙配套道路

实施主体:腾格里额里斯镇人民政府

资金来源:中央资金420万元

具体措施:计划投入151万元(占中标价35%)作为以工代赈资金,改建防沙治沙道路31.22公里,路面宽度4米,用地涉及天然牧草地1.6263公顷、灌木林地4.5352公顷。预计用工38人(其中乌兰哈达嘎查稳定脱贫户1人、一般户17人,其他嘎查一般户20人),通过投工投劳、机械入股、不动产租赁、先建后补、后期管护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建立月度调度机制,动态跟踪农牧民用工数量及报酬发放情况,实现与行业主管部门数据的实时共享。

实施期限:2025年9月—2025年12月

(二)其他就业方面

1.建立健全强农利益联结机制。依托富润源、众鑫、蔬菜保供基地等农牧业企业,结合机关事业单位后勤(门卫、保洁、厨师)、嘎查兼职护林员(草管员、农险协理员、民政助理员、农畜产品监管网格员)等现有资源,强化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岗位开发等措施,为本地农牧民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其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能力,推动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常态化的岗位信息共享与发布机制。大力推广“就业内蒙古”平台及“蒙速聘”移动端小程序,同步发布“就业促进行动”服务清单与政策清单,通过劳务对接促进转移就业。

二、壮大经营性收入,以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一)扶持创新促进集体经济繁荣

加大对嘎查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创新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衔接资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关键纽带作用,加速推进2025年的4个衔接资金项目和3个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进度,并提前规划2026年的衔接资金项目。同时,强化集体经济运行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牧区集体经济,确保农牧民能够从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中获得更为丰厚的红利。

(二)资金撬动筑牢增收基础

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重点优化设施农牧业布局、适度扩大规模、升级改造老旧设施。通过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各类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效应,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投向现代设施农牧业。有力有序推动示范区设施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牧业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农牧民增收基础。

(三)优化结构以拓宽增收渠道

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延伸全产业链,促进“生产+加工+品牌”深度融合。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入驻,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结合草原补奖政策,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科学引导牲畜合理出栏,鼓励牧民错峰出栏、优化畜群结构,降低养殖成本。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庭院经济和民宿经济。引进新能源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通过技术培训、产业合作等模式,带动农牧民增收。支持农牧民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农业,参与新能源项目建设,推动“新能源+农牧业”融合发展,拓宽经营收入渠道。

(四)育引协同催生内驱力

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等项目,加强农民生产经营技能培训,提供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动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引领低收入人口发展生产。针对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牧区低收入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增强其增收能力。

三、挖掘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以夯实增收基础保障

(一)用足用好惠农政策

充分利用绿色高产高效、耕地轮作、粮油单产提升、奶业振兴等项目资金,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生产者补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助等惠农惠牧政策。优化资金发放机制,确保资金早发、快发、足额到位,最大限度促进农牧民增收。

(二)摸清帮扶项目底数

盘活闲置帮扶项目资产,提升资产管理与维护的效益,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高效运转、到户类资产持续发挥效用,显著提升帮扶产业的综合效益及其带动增收的能力。

(三)引导土地草牧场有序流转

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的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规范土地草牧场的流转程序,建立市场化的租赁价格形成与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资产租赁收益的分配制度,确保农牧民通过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获得稳定的收益。

(四)盘活可利用资源资产

提高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力推广农村牧区的“三变”改革。新增阿格坦乌素嘎查、呼布其嘎查、塔本陶勒盖嘎查三个改革试点,指导各嘎查村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盘活土地、林地及闲置资产等资源,增加农牧民收入,壮大嘎查村的集体经济。


阿孪管发〔2025〕14号 关于印发《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5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文字解读: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2025年全力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方案

编辑:
信息来源: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