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红色引擎”驱动民宿产业发展
- 发布日期:2025-09-19 09:47
- 浏览次数: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民宿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入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漠西戈·沙漠宿集露营地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没有传统的酒店大楼,取而代之的是散落在沙海中的星空帐篷、未来感十足的太空舱和火星基地主题屋。营地负责人张华正在通过直播和短视频,介绍民宿院落的设施以及周边的景观。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创业就业,农产品电商达人、民宿管家等乡村新职业不断涌现。示范区依托沙漠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民宿产业与自然风光、民俗体验、研学康养深度融合,持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品牌,探索“民宿+”旅游发展方式。积极引导牧民发展沙漠民宿产业,推行“旅行社+宿营地+嘎查+农牧民”利益分红机制,以“嘎查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模式运行,建成80家沙漠野奢露营地,8000多间客房和帐篷,每天能接待近1.6万名游客入住。民宿集群持续出彩成为示范区旅游新亮点,沙里瓦、漠西戈、晟栩等精品民宿成为吸引游客的“生力军”。
针对民宿行业呈现“散沙状”与“无序化”的突出问题,示范区构建“行业、乡镇、村级、民宿”四级党组织架构,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符合条件的民宿企业组建党组织,打造组织共建、问题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的工作格局。目前,成立民宿行业党组织1个,选派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民宿发展工作,将80家民宿纳入组织引领范畴,让分散的经营主体凝聚成发展合力,有效化解“单打独斗”的行业痛点。为避免民宿陷入“千宿一面”的困境,示范区以党建为纽带,深挖民族与生态资源,聚焦“一宿一品”,扎实推进“景区+民宿”“研学康养+民宿”“民俗体验+民宿”“非遗+民宿”深度融合模式,为游客提供红色教育与多元文化体验闭环,走出一条“党建红+文化韵+生态美”的特色发展路。
与此同时,示范区围绕打响“北疆文化”和“向善而行”文旅品牌,以“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成功举办桃花诗会、风筝文化节、星空大会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大赛等文旅活动,创新推出《马到成功》等一批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品旅游文艺项目,着力打造春赏花、夏研学、秋庆收、冬品文化四季特色文旅融合品牌,让“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着力打造“腾格里沙漠旅游度假区”金字品牌。
从昔日的移民搬迁地到如今的文旅新高地,示范区以党建为笔,以产业为墨,在沙漠之上书写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未来,随着党建引领作用的持续深化、文旅融合的不断升级,这里必将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