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孪井滩动态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群众教育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民生实事暖人心 幸福生活有“温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进一步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民生保障为抓手,从悉心守护“一餐热饭”的温暖到全力保障“一泓清水”的安心,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解决群众生活中的难题,让民生福祉清晰可见、真切可感。




走进示范区长青腾格里康养中心,幸福餐厅里早已香气四溢,工作人员正将刚出锅的烩肉、清炒时蔬和热汤分装成盒,打包整齐后,骑着配送车赶往特殊群体家中。今年69岁的低保边缘户赵草格图因二级残疾行动不便,日常吃饭成了难题。自从免费送餐服务开始后,每天准时收到热乎饭成了他最安心的事。

嘉尔嘎勒赛汉镇哈腾高勒嘎查居民沙尔扣开(赵草格图家属):我们老两口身体不行,身上疼的很,按时按点饭也吃不上,养老院按时按点给我们送饭,荤素都有,吃的嘴里香、心里甜。



为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吃饭难”的问题,示范区精准摸排辖区困难群众需求,针对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对象、监测对象中的半失能以上人员,于今年8月启动“营养送餐”服务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长青腾格里康养中心按照“营养均衡、口味适宜”的标准每日定制菜单,再由工作人员分中午、晚上两个时段上门配送。目前,服务已覆盖25名符合条件的特殊群众,日均配送餐食50余份。

示范区长青腾格里康养中心负责人萨日娜:我们不仅要让群众“吃得饱”,更要“吃得好”,每周都更新菜单,搭配应季蔬菜,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搭配员每次送餐时会顺带看老人的身体和居家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反馈,让服务不止“送餐”,更添加一份安心守护。




民生保障的温暖不仅在“餐桌”,更在“水脉”。在嘉尔嘎勒赛汉镇巴兴图嘎查,另一项“一事一议”民生工程正让牧民们的“用水愁”变成“安心甜”。过去,嘎查部分牧户长期依靠井水和拉水生活,水质不稳定、用水不方便成了大家的烦心事。示范区精准对接牧民需求,投入88.89万元启动巴兴图嘎查牧区自来水管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铺设供水管网13公里,配套设置3个出水口和1处全自动加压泵站,让清澈的自来水通到牧民“家门口”。




嘉尔嘎勒赛汉镇巴兴图嘎查书记范金玉:我们通过铺设管网、水管道、安装供水设备等工作,将符合标准的自来水引入嘎查牧民的家中,彻底解决牧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饮水安全”问题,目前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40%,预计11月全面完工。

无论是暖胃暖心的“送餐服务”,还是解民忧的“饮水工程”,都是示范区以项目惠民生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示范区不断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走深走实,围绕“一老一小”关爱、基础设施补短板、民生保障提质等重点领域,梳理形成民生项目清单,明确责任单位、推进时限和预期成效。同时通过“周调度、月督查”机制跟踪项目进度,确保每个项目都能按时保质完工,真正把“民生蓝图”变成群众可感知的“幸福实景”。

编辑:
信息来源:示范区融媒体中心